河北经贸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简 报
第 8 期
中 共 河 北 经 贸 大 学 委 员 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0月30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在省委第九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用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着眼工作实际搞调研,遵循“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要求找问题,通过聚焦师生烦心事、揪心事,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机制,动真碰硬、狠抓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俯下身子听意见
为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好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党委班子成员严格执行《河北经贸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专题调研安排》,聚焦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主题调研。一方面,主动对标先进找差距,先后赴广东、吉林、湖北、山西等省,走访了中山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沧州师范学院等9所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另一方面,广泛听取意见查问题,校党委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23个行政处室和教辅部门以及全部23个教学单位(含独立学院)开展调研,并且召开了教师、学生、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以及离退休人员等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
调研过程中,校领导班子成员听真话、察实情、访民意,认真梳理问题清单,深挖问题根源。通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查找问题和不足,初步征集到214条具体意见建议。经分类汇总,聚焦到全面加强党建、学校整体事业发展、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工作、校园文化、内部管理等10个方面68个问题,目前已经解决了23个。
全校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也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党员、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建议,梳理汇总成基层党建、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二级单位层面的意见建议183个,目前已经立行立改了86个。
聚焦民生搞整改
按照边学边改边研的要求,学校党委将学、查、改贯穿起来,瞄准民生“靶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人才培养方面。针对学校急需打造具有经、管、法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进行了大胆有效探索。一是我校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了共建“新财经教育实验基地”合作协议;二是在2019级法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分别开设了“人工智能法学”和“金融科技”两个人才培养改革实验班,下大力气解决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改革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问题。
对外交流方面。针对开放办学的广度和深度还需不断提升的问题,充分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了《河北经贸大学公派出国(境)交流生选拔办法》《河北经贸大学外籍教师聘任管理规定》《河北经贸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同时,按照即知即改的要求,解决了来华留学新生由于办理相关证件时间过长,无法及时办理银行卡而导致不能及时领取生活费的问题,让国际留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异国的人文关怀。解决了现有外籍教师住房数量无法满足2020年外教数量增长对住房数量的需求问题。
科学研究方面。针对智库研究团队力量不足、研究方向分散、没有形成集群式研究优势、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学校修订了《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办法》等三项制度。还积极发挥校内社会治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雄安研究院、中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等研究平台的积极作用,设定目标责任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与沧州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成立了沧州发展研究院,组织全校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以研究院为平台,围绕沧州盐山产业集群开展广泛调研和科学研究。解决了智库研究团队力量不足、研究方向分散、没有形成集群式研究优势的问题。解决了智库研究与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提供有效的科技成果的问题。
学生工作方面。针对学生管理层面,研究生、本科生管理队伍归口不清,职责不明晰,管理力量薄弱的问题。将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工作统一划归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加大了对本、硕学生就业指导和管理力度。将研究生辅导员的管理调整至学生处负责,解决了研究生辅导员与本科生辅导员管理“两条线”“两本账”问题。制定了招聘硕士研究生担任辅导员的招聘方案,解决了辅导员人员不足的问题。
内部管理方面。针对学校内部管理师生参与度不够、个别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校内部门职责不清、绩效政策对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通过督促相关人员加快支出进度以及收回结余资金等措施,解决了科研项目结项后课题资金及学校配套资金结余超过两年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宿舍安装空调及收费不够合理等问题。解决了学生水卡退费难的问题。通过成立招标委员会和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管,解决了政府集中采购不规范的问题。重新梳理、明晰了部门职责。经报请省编办审批,学科建设与学位管理办公室、校园规划与建设处和后勤服务中心等三个部门更名申请已获批复,进一步明确了其定位和职能。研究拟定了《年薪制工作方案》和《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现已征求完意见,在继续修改完善当中,即将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学校临时聘用人员的管理,积极推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目前两个试点部门用工情况正常,减少了学校用工风险。
后勤保障方面。针对后勤保障精细化程度不高、服务不及时、班车保障不够人性化等问题,学校制定了《关于推行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管理,解决现有问题。学校积极与市公交公司、市交管局沟通协调,解决了师生乘公交车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解决了北校区家属院内私搭乱建严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解决了学校北侧污水处理厂影响校园环境等问题。解决了校内危化品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解决了个别班车时刻安排不合理问题。解决了校内洒水车喷水频繁、噪音污染给师生工作、学习造成影响的问题。解决了在东校区项目进展情况方面,学校与教职工之间沟通不及时不透明的问题。此外,还对全校范围内的垃圾、废旧物品等影响创卫工作和学校形象的进行了全方位清理。在部分位置设置了垃圾禁止堆放标识,营造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此外,校内各部门通过边学边查边改解决完成问题86个。